原创 春田妇儿 春田妇儿
近日,湖北宜昌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其刚出生几天的侄子在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院照蓝光治疗期间离世。
视频发布者还称:“看了监控视频,孩子趴了一个半小时,前面40分钟还在动,后面就没动静了,等医生发现就直接开始抢救了。医院依然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看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调查结果,但是已经有不少网友质疑,是因为趴着导致的事故。
其实,错的不是趴的姿势,而是睡着的时候趴着,并且少了看护。新生儿刚出生后就可以练习趴卧,有好多你想象不到的好处。
趴着有什么好处
大运动发育的基础
宝宝的运动发展是遵循从上到下的规律,也就是先竖稳头部,能够抬头后就能慢慢发展背部力量,并逐步锻炼颈部、手臂和肩部的肌肉。趴着有利于宝宝更好地控制头部运动,为日后的抬头、翻身、坐立等大动作发展奠定基础。
在趴姿时,宝宝需要用手臂支撑身体的重量,这有助于锻炼上肢的肌肉力量和和运动协调性。强壮的上肢和良好的协调性是宝宝成功翻身的重要条件。他们需要用手臂推动身体,同时转动头部和身体,以实现从仰卧到侧卧或俯卧的转变。
同时,宝宝的腹部和腿部肌肉也会参与到支撑身体的过程中。锻炼这些肌肉,为爬行做好准备。宝宝的核心肌群得到有效锻炼,这些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坐立和站立至关重要。
美化头型
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圆润的头型,与其考虑各种各样头型枕,不如从小就练习趴姿,更何况枕头对宝宝还有额外的风险。
新生儿的头骨较为柔软,长时间保持同一睡姿容易使头部某一部位持续受压,导致扁头偏头综合征。而趴姿可以让头部不同部位轮流承受压力,避免某一区域长期受压。这样有助于保持头部形状的自然圆润,减少头部扁平、偏斜的风险。
良好的头型可以为面部提供更好的支撑,使面部轮廓更加协调。趴姿有助于塑造合适的头型,从而影响面部的比例和对称性。例如,一个圆润的头型可以使额头、颧骨和下颌骨的比例更加和谐,让宝宝的面容更加可爱。
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宝宝趴着的时候,视野更加开阔,可以看到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这有助于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发育,增加对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物体的认知。
宝宝在趴姿下可以观察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距离和运动。他们会开始理解物体的存在是相对的,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动作来改变物体与自己的关系。例如,他们可能会伸手去抓附近的玩具,从而体验到物体的可及性和自己的行动对物体的影响。
当宝宝趴着时,他们更容易与周围的人进行眼神交流。这种眼神交流是社交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宝宝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沟通能力。大人可以通过与宝宝的眼神交流、微笑和说话来回应他们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
缓解胀气
三个月内的宝宝常常容易出现一些“不舒服”,比如总是使劲抻、脸涨通红大哭等等,“二月闹”也让很多妈妈闻风丧胆。
这些大部分都是因为新生儿肠胃功能还不成熟,非常容易出现胀气的问题。母乳妈妈饮食不注意,或者吃的奶粉不耐受,有时一个小小的屁就会让他们非常不舒服而大哭。这时候很多妈妈通常会帮宝宝做排气操。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最好的排气运动是“趴姿”。当宝宝趴着时,身体的重量会对腹部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类似于按摩的作用,可以促进肠道内的气体向下移动,从而缓解肠胀气。宝宝趴着时会不自觉地进行一些腹部肌肉的运动,如收腹、挺腹等。这些运动可以刺激肠道的蠕动,帮助气体在肠道内流动。这些主动的“排气”运动远远要比我们被动按摩的效果好。
宝宝多大可以趴着?一天能趴多久?
说了那么多好处,那多大的宝宝可以趴?
实际上,未满月的宝宝就能够开始趴了。我们不应该把趴卧当做任务,不是kpi的压力,趴仅仅是另一种姿势罢了。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在宝宝从医院回家的第一天给就开始练习趴卧。宝宝越早开始练习趴卧,他们就会越早习惯,也能发展的更好。
宝宝醒着的时候,放在爬爬垫或者略有硬度的床上,每天趴两三次,每次三五分钟,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趴的时间。如果宝宝趴着特别开心,也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一开始练习趴的宝宝,头颈力量还不够强,这时候可以用毯子或者哺乳枕垫在宝宝的腋下,这样宝宝会比较容易抬头。每次趴着不要指望孩子可以趴很久,如果发现小宝宝开始不耐烦了,就可以更换姿势,少量多次地将趴和其他互动相结合。
错过刚出生就趴的时机,
再练还有用吗?
依然有用。
趴是唯一需要家长帮忙干预的大运动动作。即使出了月子,两三个月龄的宝宝还不会翻身,就需要家长日常多把宝宝翻过来趴卧。只要宝宝不排斥,能趴多久就多久。至于会翻身会坐之后,宝宝有了自己的意愿,会有自己改变姿势的想法,只要提供条件让宝宝自主练习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不要让宝宝自己趴着!宝宝身边必须有大人看护。
一岁内的宝宝不建议趴着睡觉,以免造成窒息。
刚吃完奶不要马上趴,防止吐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